【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学生数理化
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
ISSN:1003-2215
CN:41-1098/O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132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地方触摸历史五四运动与江西(2)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19年初,段锡朋随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并在《新潮》杂志鼓吹新文化。而在日常学习、行事中,他推崇陈蕃、李膺的风骨,欧阳修的道德

1919年初,段锡朋随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并在《新潮》杂志鼓吹新文化。而在日常学习、行事中,他推崇陈蕃、李膺的风骨,欧阳修的道德文章。5月3日晚,他主持了上街游行预备会议,并被推举为次日天安门集会的大会主席。5月5日,京畿警备总司令段芝贵派人到北大警告学生,段锡朋挺身抗辩,表示学生不怕恐吓和压迫,决心再接再厉干下去。据罗家伦回忆,段锡朋以沉毅、勇敢而热忱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们面前,用言论、主张、气慨征服现场,成为大家心悦诚服的领导者,被叫做“我们的段总理”。[2]不久,段锡朋作为北京学生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大会,并当选为会长,策划领导了此后的系列学生运动。1926年,段锡朋撰有《五四运动纪念感言》,他在简单地评价五四运动后指出:“革命是无止境,亦不是限于一方面的,就是所谓政治革命当中还得要道德革命、思想革命,经济的组织尤其是要注意的,不然政治的革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历史对于国民革命不过是初开端发首,未来的工作不是一椿容易简单的,不是短时期能实现的,要随时随地的注意,要随时随地的努力,五四运动的精神,牺牲奋斗,国民革命的精神,亦要牺牲奋斗。”[3]此文联系现实有感而发,以为革命应该是全方位的、深度的,而五四运动可以为此提供精神源泉。

张国焘也是五四时期的积极分子,他与许德珩提议邀约、集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5月3日晚,千余名北大和其他各校热心学生参会。张国焘登台发言,陈述主张,博得满堂喝彩。次日,北大学生集合准备出发时,蔡元培出来劝止,张国焘与几名同学连请带推将他拥走。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之初,张国焘担任讲演部长(后任主席),负责演讲,组织民众团体和发行传单报刊。他经常带领讲演团成员活跃于街道、车站和镇集宣扬爱国反日,因与警察冲突被捕,在各界声援下得以释放。至沪参加全国学联活动时,他见上海学生讲演风不盛,即加以引导,以实践“到民间去”的理想。他对五四运动有过评说:“如果我们更广泛地理解到中国多年受屈辱的经历和当时的处境,那么我们将更能认识五四运动的重要性。五四运动为欧战和日本侵略所诱发,直接受新文化运动的滋润;在内政上表示了人民的力量,在外交上表示了中国的意志,使举世开始认识中国的民意不可轻侮。这一青年运动能够摆脱过去中国政治恶习的束缚,以崭新的姿态、近代的思想、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有效的组织方法,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中国觉醒的标志。”[4]在此前后,他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与李大钊有莫大的干系,他们在运动中由师生变为意气相投、并肩作战的同道,在商讨救国路径时达成了共识。1921年,张国焘前往上海,与陈独秀商讨,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当时在清华就读的“安福三才子”罗隆基、王造时和彭文应均参与了五四运动。罗隆基是清华的学生领袖,领导才华、论辩能力出众,李大钊誉之为“把清华园掀翻了的江西粗布土衣学生”,梁实秋称他为“这一段时期学生领导人之最杰出者”。他对新文化兴趣浓厚,常听陈独秀演说,1919年2月还在《新青年》刊发揭露北洋政府媚态的文章。5月4日乃清华建校八周年纪念日,学生都在招待来宾,傍晚时分听到示威游行的消息,罗隆基直奔北大与同志者联络。据王造时回忆,“罗隆基与同学何浩若得到城内各校学生举行示威,火烧了赵家楼、学生多人被捕的消息后,天时已快到黄昏,但他们还是赶进城里进一步打听详细的情形。当知道各校为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学,决定一致罢课之后,即连夜赶回学校,次日紧急开会,决定与城内各校取一致行动。罗隆基以学生领袖的身份,走在示威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成为一名勇敢的‘五四’战士。从此,罗隆基积极投身学生的爱国运动,担任过清华学生会主席,与闻一多等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并担任《清华周刊》编辑和集稿人”[5]。

5月4日晚,王造时接到罗隆基电话,获悉示威游行的情况,随即到食堂散布,引得热烈回应。次日,他以中等二年级级长的身份列会清华级长和各社团领袖会议。与会者表示要与北京各校学生一致行动。清华学生代表团成立后,王造时负责组织和参加进城演说,编写传单。6月3日,清华学生代表团派出百余人进城演讲,近三分之一人被抓。王造时次日主动请缨,穿上童子军服,带上牙刷、毛巾和马甲等,与同学们做好坐牢的准备。当日一千多名学生被抓,经过抗争及各界支持,8日才恢复自由。不久,他又作为清华消夏团成员参与“八二七”请愿。同时他在《清华周刊》等刊物发表文章,摇旗呐喊。五四运动对王造时的影响是显著的,早年经历锻造的为国为民的正义感为后来的“七君子事件”埋下伏笔。他选择政治学专业,热衷于解决社会问题也是这种思考的延续。1943年,他刊文指出为了打倒侵略成性的法西斯主义,加强国防、建国的需要,必须重提“民主政治和科学”,尤其要打倒在“赛先生”周围虎视眈眈的敌人,“这位赛先生凡事都要问个所以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总是在他脑筋里盘旋。‘发生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它处理问题的态度。因此特别在中国,它容易被‘命运’‘迷信’‘顽固’‘武断’‘笼统’五大敌人所围攻、歼灭。再后不妨再说一句,我们如果要欢迎它拥护它,必须打倒它的敌人”[6]。无疑,此文仍是五四精神的延续或重提,也是他回到原点思考问题之所得。


文章来源:《中学生数理化》 网址: http://www.zxsslhzzs.cn/qikandaodu/2021/0305/592.html


上一篇:徐开垒的第一本书写作趣味
下一篇:浅谈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