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学生数理化
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
ISSN:1003-2215
CN:41-1098/O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132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目前,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购物消费观念与行为问题,如炫耀、求异、攀比等消费问题突出,消费欠缺规划和设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会不利于中学生形成合理的购物消费理念,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利于中学生学业发展和健康身心成长。因此,中学生自己、家庭、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养成健康的购物消费习惯。
一、目前中学生不良购物消费现象分析
(一)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炫耀心理是一种求荣性消费动机,主要表现在购买名牌商品和时髦商品。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他们购买商品只追求名牌,为了向同学、朋友炫耀自己,自己的衣食等生活物品都要买大品牌,不在乎实际用途如何、家庭经济情况好坏、商品价格多少,只在乎是不是国内、国际名牌,将这种购物消费方式认为是有品质、有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可以在他人面前获得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既是受到社会不良虚浮风气影响的结果。
(二)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中学生追求个性,追新逐奇成为中学生群体的主要行为方式,这反映到消费方面就是求异心理,中学生对独一无二的商品更加倾心,渴望能够与众不同,得到他人关注和欣赏,所以常常购买别人所没有的商品。过分的追新逐奇,是会造成消费压力增大,消费行为欠缺理性,消费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三)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目前,很多中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注重比较,为了虚荣心和满足感,在炫耀和求异的同时,必然会产生攀比心理,一些中学生忽视学习成绩的提升,道德品质的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是热心于物质生活的攀比,他们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购物上,了解时尚潮流、搜索个性化、奢侈化的消费品,为了能够在他人面前“胜出”,别人有的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更要有,这种虚荣型消费心理会造成消费行为缺乏理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学生喜欢追求时尚,追赶时髦,像成人一样在衣物服饰上追求款式,并且还相互攀比,手机、电子产品频繁更换。
二、中学生良好购物消费行为的养成策略
(一)中学生应加强自我购物消费习惯培养。对于购物消费,中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意识,选择更加科学的消费行为。具体来看:第一,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中学生购买必要的商品无可厚非,但是要理性消费,不能够盲目的购买东西,不要跟他人攀比,更不能够以购买品牌进行炫耀,要树立正确的购物消费观,不断学习消费知识、积累消费经验,提高消费能力。第二,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中学生购买商品的钱来自于父母,父母赚钱辛苦,购物不能够追求奢侈浪费,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第三,统筹安排,适当理财。中学生要有存储零用钱的意识,积少成多、统筹安排,购买必要的商品的同时,要学会参与储蓄理财,学习一些浅显的金融知识,提升理财意识和能力。第四,做好预算,规划消费。关于必要的消费,中学生要做出预算,应从实际效用和需求出发,以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为主要用途。习惯于列购物清单,对清单仔细检查,权衡是否的确需要,对非理性部分加以剔除,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二)家长应以身作则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作为中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引导中学生消费观念方面作用巨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但要在言语上引导子女合理消费,而且还要在自身消费行为上为子女做榜样,淡化子女的物质观念,培养他们节俭和理财意识,让他们知道赚钱的不易。家长要让子女指导赚钱不易、劳动辛苦,促使子女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当子女有了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及行为时,家长要及时给予教育并纠正,不能一味纵容孩子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方式促使女子合理消费。
(三)社会应营造有助于中学生理性消费的风气。中学生消费理念及行为的引导,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引导社会理性消费理念的形成。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在网上获取信息,其中充斥很多不良的消费观念,很容易误导中学生群体,使得中学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的意识,甚至影响中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社会应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散播,以良好的社会风气促使中学生受到先进思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学生数理化》 网址: http://www.zxsslhzzs.cn/qikandaodu/2021/062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