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学生数理化
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
ISSN:1003-2215
CN:41-1098/O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132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新课程改革讲究以人为本,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应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和内容的影响”。同时,文件明确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作为一种方便、小巧的运算工具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成为许多中学生的宠儿。一时之间,广大师生拍手称快、如释重负。
欢喜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向上,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丰富。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运用计算器是一个新生事物。学生在课上学习使用计算器,在考试中能运用计算器,都会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并且,它与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关系不大,故比传统教学更有潜力,更能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兴趣。
欢喜二:引导学生探索
计算器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下海”,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在水中学会“游泳”。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如果直接用公式求解,显然太繁琐,可用计算器进行求解。学生可对照说明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不仅能熟练地得出正确结果,还可探索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欢喜三:提高运算效率
计算器不但可提高一些无规律可循的数据运算效率,还可提高运算的效率。如学习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就需要借助计算器用有理数近似表示无理数。
当然,计算器的运用不能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它给予我们的并非是一个成功的蓝本,而是一面可供参考的镜子。我们应当对其进行自觉的反思与总结。许多中学生由于过度使用计算器,早已伤害到自身的数学能力。
忧虑一:伤计算的灵活性
计算器只能提供计算结果而忽视运算过程,对寻找数之间的规律也没有任何帮助。许多中学生由于过分依赖计算器,自身计算能力大幅下降,低级计算错误层出不穷。
笔者曾经对本校初一新生(小学未使用过计算器)与初三学生(已使用两年计算器)各随机抽取100人作了一次5分钟测试。测试结果是九年级学生的运算能力竟然还不如七年级学生!
许多中学生运用计算器做题时,只管简单地输入数据,一味进行机械操作,甚至没有看清题目的结构,更没有思考哪种方法可以简化计算,致使计算越来越不灵活。另外,数学运算讲究格式规范,重结果也重过程。由于使用多功能计算器,再复杂的题目到学生那里也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于是,许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一步到位——没有步骤,直接一个“=”就得出了计算结果。
如果过分依赖计算器做题,势必导致计算法则不明,计算步骤混乱,准确性下降,灵活性不强,规范的格式荡然无存。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洪水猛兽”的效应。
忧虑二:伤数学的想象力
学习数学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养成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从一开始数字之间的关系到其中规律的想象,从平面的展开图想象到立体图形,都要加以重视和培养。
学生拿到一个计算题时,匆匆忙忙用计算器输入数据,甚至连题目的构成也没有看清,更何谈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许多学生使用计数器一段时间后,更是有了依赖性,数感弱化甚至消失了。计算器已经严重损伤了他们对数字的观察力,更谈不上从中发现简便方法并灵活运用。
许多中学生由于长时间使用计算器,忽视对数学方法的想象和对数学结构的把握,久而久之,造成想象力的下降,这对正确解决问题是极为不利的。如在讲解“二次根式”后,我举了一个例子:已知求的值。很多学生对此目瞪口呆,没有丝毫解题的思路。其实,本题只要想到二次根式的定义便可以推出正确结果。但是,很多学生由于长时间使用计算器,致使想象力不强,对一些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题目毫无头绪。
忧虑三:伤心理的承受力
一般情况下,计算题是“送分题”,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很容易掌握这种题型。但是许多学生由于过分使用计算器,在不能用计算器时,计算题反而成了最不放心的题。笔者在一个考场里监考初三数学,发现若干初三学生碰到计算类的题目,要么做得特别慢,要么甚至连这样的计算都会出现错误。有些学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基本功,往往“回视”。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文章来源:《中学生数理化》 网址: http://www.zxsslhzzs.cn/qikandaodu/2021/0413/652.html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如何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素养
下一篇:预习结构图促进中学生课前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