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中学生数理化
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
ISSN:1003-2215
CN:41-1098/O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132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二)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中国发展历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基铸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既可以凝练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力度,可以保证中学生更好了解中国发展历程,以此改善中学生在理论知识时的各项问题,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所提要求。为加深中学生对中国发展历程掌握力度,必须按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体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尽可能缩小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求之间差距,并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实作用发挥出来。
(三)有效培养学生真善美良好品质
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讲好中国故事既是精心灌溉,又是悉心栽培,唯有如此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使其茁壮成长。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结合到一起,还可以改善传统应试教育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并在各项中国故事支持下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使得学生可以在中国故事和教师指导下学习各项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知识,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以为培养中学生真善美以及相关良好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四)推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直都有明显功利化倾向,即教师与学生所展开的所有教学行为都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出发点。但是,新课改已经明确定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性质,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德育的基本载体。推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首先,需要教师坚定素质教育信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的观念要新。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才会将学生的需求和获得感放在首位,将学生的“德”放在育人之首;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根据讲好中国故事内容要素和学生可能实现德育成长制定课程目标,且会选择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与体验热情教学组织形式,以便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与进步。如此一来,道德与法治课程便会凸显出过程育人功能,不断推动课程的创新。
四、 结语
就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开展相应教学过程中将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要素和挖掘中国故事相结合,不仅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优势全面呈现出来,还能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氛围当中,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1]本报评论员.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9-03-21.
[2]本报评论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求是,2018-10-08.
[3]陈娟.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74).
[4]胡光,华锋.“国培计划”法治教育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5]易春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德育,2014(22).
伍美飞,湖南省怀化市,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中学。
一、 引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屡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有两层含义,一是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其次是培育青少年的爱国精神,增强其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深入挖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中国故事”的元素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能够唤醒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责任感,并能积极行动勇担时代责任,进而增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二、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要素(一)讲好制度故事,唤醒国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与日俱增,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各种社会思潮也是交织激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以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人民当家作主》为例,理论立足于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挖掘2020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故事,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从普通党员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火神山、雷神山,10天拔地而起并接纳病患,从这场战役中展现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的制度优势,并且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联系疫情,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唤醒国家认同感,并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二)讲好文化故事,增强民族责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以文化自信激发强大的精神力量,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汲取营养,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凝聚共同价值追求。以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为例,理论立足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具体来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挖掘近年来如《中华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阐述中华古诗词经典魅力和时代价值,激发学生对诵读经典、传承经典的使命感;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如怀化芷江受降纪念坊、通道大转兵遗址、向警予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挖掘新时代“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讲述社会主义中国“强起来”的故事,培养学生守正创新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责任。(三)讲好国际故事,勇担时代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讲好对内的故事,还要讲好对外的故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发展好中国经济的同时,还要提倡各国、各民族的互利共赢。以九年级下册第二、三课为例,理论立足于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谋求互利共赢,挖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了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全球责任;以第四课为例,理论立足于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挖掘当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以及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在脱贫攻坚、消除贫困方面的重大成就,是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提供的中国方案。从这些国际故事中,学生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正日益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理应勇担时代责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价值(一)落实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中强调,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立足于学生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挖掘中国故事的内容要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从而树立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既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又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途径。(二)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中国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基铸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既可以凝练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力度,可以保证中学生更好了解中国发展历程,以此改善中学生在理论知识时的各项问题,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所提要求。为加深中学生对中国发展历程掌握力度,必须按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体要求讲好中国故事,尽可能缩小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求之间差距,并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实作用发挥出来。(三)有效培养学生真善美良好品质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讲好中国故事既是精心灌溉,又是悉心栽培,唯有如此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使其茁壮成长。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结合到一起,还可以改善传统应试教育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产生的影响,并在各项中国故事支持下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相应教学氛围当中,使得学生可以在中国故事和教师指导下学习各项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知识,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以为培养中学生真善美以及相关良好品质奠定坚实基础。(四)推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受到应试教育影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一直都有明显功利化倾向,即教师与学生所展开的所有教学行为都是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出发点。但是,新课改已经明确定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性质,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德育的基本载体。推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首先,需要教师坚定素质教育信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的观念要新。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才会将学生的需求和获得感放在首位,将学生的“德”放在育人之首;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真实需求,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根据讲好中国故事内容要素和学生可能实现德育成长制定课程目标,且会选择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与体验热情教学组织形式,以便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与进步。如此一来,道德与法治课程便会凸显出过程育人功能,不断推动课程的创新。四、 结语就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开展相应教学过程中将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要素和挖掘中国故事相结合,不仅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优势全面呈现出来,还能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氛围当中,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润物细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参考文献:[1]本报评论员.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9-03-21.[2]本报评论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求是,2018-10-08.[3]陈娟.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74).[4]胡光,华锋.“国培计划”法治教育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5]易春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德育,2014(22).
文章来源:《中学生数理化》 网址: http://www.zxsslhzzs.cn/qikandaodu/2021/0301/572.html